金融支付安全你、我、他
發布時間:2018年09月17日
打印A+A-
《網絡安全法》——這些內容你要懂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絡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絡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于2016年11月7日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一、《網絡安全法》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一)網絡空間主權原則。網絡空間主權是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現,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二)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并重原則。既要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絡技術創新和應用,又要建立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絡安全保護能力,做到“雙輪驅動、兩翼齊飛”。
(三)共同治理原則。網絡空間安全保護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技術社群和公民等網絡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
二、《網絡安全法》禁止哪些個人和組織的網絡行為?
不得危害網絡安全,不得利用網絡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
三、發現他人有危害網絡安全的行為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
四、發現網絡運營者違反《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侵犯個人權益的,我們有哪些權利?
有權要求網絡運營者刪除個人信息,發現網絡運營者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有錯誤的,有權要求網絡運營者予以更正。
金融知識課堂之支付安全你、我、他
一、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是什么?
自2016年12月1日起,個人銀行賬戶實行分類管理,分為Ⅰ類、Ⅱ類、Ⅲ類賬戶,不同類別的賬戶有不同的功能和權限。個人在銀行開立賬戶,每人在同一家銀行只能開立一個Ⅰ類戶,如果已經有Ⅰ類賬戶的,在開戶時,則只能是Ⅱ、Ⅲ類賬戶。
Ⅰ類賬戶是“錢箱”
個人的工資收入等主要資金來源都存放在該賬戶中,安全性要求較高,主要用于現金存取、大額轉賬、大額消費、購買投資理財產品等。
Ⅱ類賬戶相當于“錢夾”
個人日常刷卡消費、網絡購物、網絡繳費通過該賬戶辦理,可購買投資理財產品。
Ⅲ類賬戶就相當于“零錢包”
用于金額較小、頻次較高的交易,適用于移動支付。
二、個人賬戶轉賬業務的新增規定有哪些?
增加轉賬方式——自2016年12月1日起,銀行和支付機構提供轉賬服務時,向存款人提供實時到賬、普通到賬、次日到賬等多種轉賬方式選擇,存款人在選擇后才能辦理業務。
調整轉賬時間——除向本人同行轉賬外,個人通過ATM(自主柜員機)轉賬的,發卡銀行在受理24后辦理資金轉賬。在發卡銀行受理24小時內,個人可以向發卡銀行申請撤銷轉賬。受理銀行應當在受理結果界面對轉賬業務辦理時間和可撤銷規定做出明確提示。
三、什么是小額免密免簽?
小額免密免簽是中國銀聯為持卡人提供的一種小額快速支付服務。當持卡人使用具有“閃付”功能的金融IC卡或支持“銀聯閃付”的移動設備,在指定商戶進行一定金額(境內1000元人民幣,境外以當地限額為準)內的交易時,只需將銀行卡或移動設備靠近POS機等受理終端的“閃付”感應區,即可完成支付。支付過程中,持卡人不會被要求輸入密碼,也可無需簽名。
四、如何有效保護自身銀行卡信息安全?
(一)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網銀U盾、手機,不借給他人使用,一旦丟失要立即掛失;
(二)開通銀行賬戶變動短信提醒,仔細核對業務交易類型、交易商戶和金額是否正確,關注賬戶變動情況,定期檢查賬戶資金交易明細和余額;
(三)不隨意丟棄銀行卡消費或ATM交易憑證;
(四)不要輕易透漏身份證號碼、賬號、銀行卡等信息,不要相信任何索要銀行卡密碼和驗證碼的行為;
(五)不向銀行和支付機構業務流程外的任何渠道提供銀行卡密碼和驗證碼,不向任何人發送帶有銀行卡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圖片;
五、手機丟失怎么辦?
(一)掛失手機卡:致電運營商掛失、凍結手機卡,并及時到運營商網點補辦;
(二)凍結手機銀行賬戶:通過銀行客服電話/銀行網點/網銀渠道凍結或銷戶;
(三)掛失云閃付:撥打銀行服務熱線或到銀行柜臺掛失;
(四)凍結微信賬戶:登錄http://110.qq.com,通過QQ號或手機號凍結微信;
(五)凍結支付寶賬戶:登錄支付寶-安全中心-應急服務。
提升安全意識,培養良好習慣
(一)經常用于網絡支付的銀行卡不要存放太多資金,設置每日網絡消費、轉賬限額;
(二)簽約短信通知服務和盜刷保險服務,可以為資金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三)不同網絡支付賬號設置不同密碼;
(四)用于網絡支付的電腦或移動終端應安裝安全軟件,并定期進行掃描;
(五)不要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在進行網絡支付或退款等操作時應登錄正規網站;
(六)不要告訴他人網絡支付的密碼和驗證碼等關鍵信息;
(七)不要登錄非法網站,避免電腦或移動終端被植入木馬病毒。